强基与致远
——校长王焰新院士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5日8:30南望山校区西区运动场
亲爱的 2023 届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花开有期,离别有时,青春不朽,梦想无限!今天,我们再次集会在南望山下和未来城中,就是以最隆重、最地大的方式为全体2023届毕业生的成长加冕,未来启航!我提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奋斗以成的自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家人、师长、同学和伙伴们!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阳光!未曾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闯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但是我们守望相助打赢武汉保卫战,精准防控打胜校园阻击战,师生为本打好健康守护战。在地大,不管是90后,还是00后,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在磨难中成长的“抗疫一代”“奋进一代”:你们当中有热爱地质学专业,用原创歌曲谱写地质人故事的博士马晓晨同学;有服务“乡村振兴”,斩获“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的张越鹏同学;有第六代李四光先生的扮演者,传承地质科学家精神,即将奔赴云南楚雄支教的吴恺文同学;有奋斗力行、科研报国,致力于地质钻进过程安全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博士黎育朋同学;有让科普之花绽放在边远乡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绿芽公益”。你们之间本还有一位优秀毕业生,却因病离我们而去,他就是自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重获新生和重见光明,把大爱留在人间的隆星宇同学。还有我没提及到的诸多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的CUGers,你们在这里踏正道、修德行、求真知、长才干,让我们有了百年图强、争创一流的自信与底气!
这几年,你们见证了学校制定并实施以“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为主题的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规划,启用未来城校区,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这几年,你们受益于“三融合”“三融三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浸润在“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之中;你们熏陶在“大地之光”“编钟艺术”的舞台和现场,锻炼在运动场、游泳馆、攀岩壁,尝试在食堂帮厨、校园除草;你们打卡在未来图书馆、攀登雕塑、“四方印”校史馆;有时候你们还会逗一逗北区慵懒的猫、拍一拍东区自在的天鹅、喂一喂镜湖悠闲的锦鲤……今天以后,这些有的已经潜移默化让你终身受用,有的也许成为你带不走却永驻心间的记忆;有的诸如你们吐槽的、不满的、羡慕的、期待的,已经或将要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努力、持续改进的清单。
“红心向党,学以报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新一代地大人在共襄70周年校庆盛典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这几年里,我们共同亲历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共同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共同赞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的奇迹,共同感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变化,共同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5000多年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是“两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新时代青年才能沿着康庄大道,勇挑重担、接续奋斗。鲜活的历史、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无论是国家发展、学校事业,还是个人成长,唯有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
强基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致远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是“慎思笃行、臻于至善”。大至全球、各国,小至组织、个体,可持续发展无不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为前提。年轻的你们要始终保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警醒,开好头、起好步、蓄足力,才能因势而谋、识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远大理想、追求卓越境界。
人生酸楚莫过离别。此时此刻,老师有太多的话想对你们说。我思来想去,就结合近来对“强基与致远”的感悟体会,再叮嘱同学们几句:
世尘滚滚,强信仰之基,方致人生眼界之远。循大道,至万里。进入人类世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消除贫富差距、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公共卫生、确保粮食-水-能源系统安全,是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共答题。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最重要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轻的你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我已逢”的人生际遇,更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初入社会,你们难免会有思想困惑与选择困境。几年前的初次见面,我便嘱托你们:“步入大学也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所以选择很重要,选择跟谁走,和谁在一起,怎么走至关重要。”虽然你们近年来已经历过一些选择,但未来还不得不独立做出更多的选择。无论身处哪个阶段,什么时候,你们要学会用坚定的信仰指方向,用长远的眼光和批判性思维找答案,用笃定的毅力和创新的思路干事业,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方能担当时代重任、不断健康成长,努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长路漫漫,强品德之基,方致人生修行之远。人无德不立,品德乃为人之本,精神强大,方能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需要我们不止步于一时一事一隅,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过去你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里,这几年更多的是在线上、云端,一定时间的网友奔现还不足以让大家从容应对既精彩也复杂的外面世界。离开学校,你们将生活在地球、国家、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场域交织的环境之中,面临着复杂关系,扮演着诸多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但请你们始终坚信: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走出校门,我们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于大德而言,我们要珍爱地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立己达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勇担使命,矢志民族复兴。于公德而言,我们要爱岗敬业、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作贡献。于私德而言,我们要自尊自爱、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博爱大度,做谦谦君子。只有打牢道德根基,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道路才会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关山重重,强本领之基,方致人生精进之远。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有无数新的难解之题等待着被发现和解答。因此,坚持刻苦钻研、博览群书,是我们在工作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是我们在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前提。“年近五十(岁),步行三千(里)”,历经沙漠迷路之艰险,承受风沙雨雪之苦,饱尝土匪骚扰之患,甚至缺水断粮、食不果腹,扎根大西北进行艰苦卓绝的开拓、耕耘,这是我校创校元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和考古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袁复礼先生探索求知、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扎根油气勘探开发一线,行走在鄂尔多斯的黄土高原、塔里木的大漠戈壁、南方的崇山峻岭,不断升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参与、领导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这是1984届校友马永生院士以扎实学识、过硬本领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实践过程。大家已经在学校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获取了基础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但千万莫要想着出名趁早、“一步登天”,千万莫要内卷于虚妄、焦虑于无常。人世间最快的脚步就是坚持!你们要学会气定神闲、久久为功,不断锤炼明辨、笃实、求真、力行的本领,向书本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用专业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拓展认知边界,提升视野与洞察力。只要前行,便有风浪。未来的路上大家会收获幸福和喜悦,但大多数时间不会是一帆风顺,常常会有危岩、寒风,更有险滩、湍流。好在地大人是从不惧怕困难的,总是吃得万般苦的,求索世间真的。同学们,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一个“苦”字才是人生常态,一个“真”字才是成长答案。前行路上,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之精神,涵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风骨,定会壮你志气、强你本领。
旅途迢迢,强健康之基,方致人生航程之远。“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面对疫情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有风险时我们坚决有力防范,哪怕只是有可能,我们也不惜代价精准封控、隔离治疗。生命必须被尊重,健康应该被守护。经历这场疫情,我们更加懂得,身心健康是最长久的奋斗和最长情的陪伴。上世纪50年代末,地大人喊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上世纪80年代,地大人立志“为祖国地质事业练就一双铁脚板”;近年来,学校聚焦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致力于探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人居安全之策,致力于谋求地球健康、人类健康之道。70年来,一代代地大人从北戴河、周口店、秭归走向祖国的壮丽山河,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中,用攀登诠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意义,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几年,我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看到一些同学“吃着炸鸡唱着歌”,喝着“肥宅快乐水”,养成报复性熬夜、排遣式进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是初老症、一望无际,我内心十分为这些同学担忧。即将走出校门的你们,可能还会遇到996的考验、白加黑的无奈、咖啡外卖的依赖,越是如此越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阳光的心理状态,周末休息时重启早操锻炼、状态欠佳时再启荧光夜跑、体重超标时重温体测标准、发际线危机前尽量避免熬夜。惟愿你们永葆健康心态和体型,越过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同学们,树高千尺唯根深,人生路正长、强基方致远!几年前,你们策马扬鞭追梦起,我们倾力为你们领航、护航、助航;现如今,你们纵马踏花向自由,我们始终牵挂、默默关注、真情守候!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哪怕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回来看看,去吹吹北戴河的海风、赏赏周口店的月色、看看秭归的云雾,母校随时欢迎你们,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奔赴山海,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https://www.cug.edu.cn/info/10506/102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