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164背斜-太平山南坡-二亩岗-萝卜顶-煤炭沟
教学任务
1. 认识实习区地形、地物及了解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2. 练习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纸质地形图的使用和保管、地形图上定点方法;
3. 了解构成164背斜的地层时代、描述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和岩层厚度变化;
4. 观察识别164背斜构造的形态特征,鉴别主体背斜不同部位之伴生构造发育状况,系统进行各种构造要素的测量;
5. 观察描述太平山南坡奥陶系第二统马家沟组(O2m)至中二叠统石盒子组(P2sh)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绘制地层信手剖面图(1:2000)。
注意:1. 本路线地层+构造,两者并重。2. 爬太平山南坡时,请根据同学们的状态,控制节奏,以免有学生身体不适。
点号 |
点位 |
GPS |
点性 |
教学内容 |
No.041 |
周口店采石场 |
39º41′21.9″N 115º56′13.1″E |
岩性及构造观察点 |
1. 观察马家沟组(O2m)厚层状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岩性特征; 2. 远观164背斜形态,测量南北两翼产状,画素描图; 3. 观察煌斑岩岩脉特征; 4. 观察马家沟组(O2m)中的石香肠. 节理构造特征。 5. 观察马家沟组(O2m)溶洞(选讲)。 |
No.042 |
162.9高地北约20m |
39º41′27.7″N 115º56′17.6″E |
地层界线点 |
1、观察本溪组(C2b)与马家沟组(O2m)接触关系; 2、观察本溪组(C2b)岩性组合特征。 |
No.043 |
太平山南坡坡脚平台处 |
39º41′29.4″N 115º56′19.2″E |
地层界线点 |
1、观察太原组(C2-P1t)与本溪组(C2b)接触关系; 2、观察太原组(C2-P1t)岩性组合特征。 |
No.044 |
太平山南坡坡角往北约50m陡坎处 |
39º41′31.8″N 115º56′20.0″E |
地层界线点 |
1. 观察山西组(P1-2sh)与太原组(C2-P1t)接触关系; 2. 观察山西组(P1-2sh)岩性组合特征。 |
No.045 |
太平山南坡坡角往北约120m陡坎处 |
39º41′33.4″N 115º56′20.3″E |
地层界线点 |
1. 观察石盒子组(P2sh)与山西组(P1-2sh)接触关系; 2. 观察石盒子组(P2sh)下部岩性组合特征。 |
No.046 |
二亩岗 |
39º41′44.4″N 115º57′0.4″E |
地形地物观察点 |
1. 介绍实习区周边地形. 地貌. 地物; 2. 练习后方交汇法地形图上定点。 |
以下点在踏勘过程中可不定点,只告诉学生每个点的观察内容,让学生在填图过程中自行定点。 |
No.047 |
煤炭沟沟尾 |
39º41′39.4″N 115º57′0.8″E |
地层界线点 |
1. 观察太原组(C2-P1t)与山西组(P1-2sh)接触关系; 2. 观察山西组(P1-2sh)底部砂岩岩性特征。 |
No.048 |
煤炭沟沟尾西南约150m平台处 |
39º41′36.2″N 115º56′56.3″E |
地层界线点 |
1. 观察太原组(C2-P1t)与本溪组(C2b)接触关系; 2. 观察太原组(C2-P1t)底部砂岩岩性特征; 3. 观察本溪组(C2b)生物碎屑灰岩. 压力影板岩岩性特征。 |
No.049 |
煤炭沟采石场北东约100m平台处 |
39º41′34.2″N 115º56′55.3″E |
地层界线点 |
1. 观察马家沟组(O2m)与本溪组(C2b)接触关系; 2. 观察马家沟组(O2m)灰岩岩性特征; 3. 观察本溪组(C2b)硬绿泥石角岩. 红柱石角岩. 杂色板岩岩性特征。 |
No.050 |
煤炭沟采石场 |
39º41′30.6″N 115º56′54.0″E |
构造观察点 |
1. 观察164背斜转折端特征,注意其枢纽向东倾伏的特征。 |
No.051 |
煤炭沟采石场南约60m处 |
39º41′26.1″N 115º56′54.6″E |
地层界线点 |
1. 观察马家沟组(O2m)与本溪组(C2b)接触关系; 点间点:No.051沿小路南行约150m,观察本溪组(C2b)生物碎屑灰岩岩性特征。 |